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三章 F射线的特性,应用会议,黎曼猜想只是前提? (第4/4页)
黎曼猜想的研究。” “黎曼猜想?” 王浩一听顿时来了兴趣,“有进展吗?” 于海滨有些得意的一笑,继续说道,“我们最新的成果发表在了《数学学报》上。” 他接着做了专业解释,“我们是采用解析数论的方法,来研究jensey……” “最终证明了对于所有‘d≥1和充分大的n’都成立,也顺便证明了这对于8≥d≥1和所有n≥0都成立……” 王浩耐心的听着。 虽然没有对黎曼猜想做过深入研究,但他粗略一听还是明白过来。 简单来说,于海滨和他的学生是延续上个世纪二十年代jensen的解析,并证明了一个附带条件。 这个进展确实也不错了。 从表面上听起来进展似乎已经到了孪生素数猜想的程度(张益唐证明‘弱化’孪生素数猜想),实际上,距离还是差一些的,另外,一大堆数论猜想都卡在最后的程度,想要真正证明都不知道要多久。 或许,永远证明不了。 或许,其他人会用其他方法证明,而不是从单方向慢慢‘贴近证明’。 当然了。 这并不能否认于海滨和他的学生的研究贡献,否则也不会被发表在《数学学报》上,说明数学界对其是认可的。 于海滨说着自己的研究确实有些得意,他也问起了王浩,“王院士,在湮灭理论方向上,你在做什么研究吗?” 周围其他人也看过来。 王浩道,“我正在研究最基础的质量点问题,希望能以数学的方式塑造质量点的构造。” “啊?” 于海滨受邀参加湮灭理论的会议,自然对于湮灭的理论是非常了解的。 他能明白王浩说的是什么,马上问道,“有进展吗?” “大的进展,没有。” 王浩抿着嘴摇头,随后道,“但是我已经找到了方向,我认为应该用黎曼猜想和某种多次元方程,作为质量点构造的数学载体。” “这个想法倒是不错。” “确实。” 其他人也跟着评价道,“以黎曼猜想和某种多次元方程做为载体,就可以对质量点进行构建表达。” “其中可能牵扯到很复杂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吧……” “对于王院士来说,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也对……” 于海滨忽然问道,“王院士,你是打算以黎曼猜想为载体,如果能成功的完成塑造,想要数学上完善研究,就必须要证明黎曼猜想吧?” 王浩点头,“我不确定是先证明黎曼猜想还是先进行质量点塑造,我更倾向于后者,可以假定黎曼猜想是正确的。” “在此基础上,进行质量点的塑造。物理理论并不完全需要完善的数学证明。” “但是,如果这条路行不通,我可能会考虑研究黎曼猜想……” 他说的非常澹定。 其他人听的就不澹定了,他们心里分析质量点研究的难度,就只是相互讨论一下,并没有什么概念。 现在知道了。 这个研究的前提,可能需要证明黎曼猜想? 这…… 确定能行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