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九章 立国前夕 (第3/3页)
服和常服以及燕居服,还有赐服等五六种。 但是一来如果全部配齐,耗费太大,而且人手上时间上都很紧张,所以最后沈墨拍板官员们每人先只做一套常服。 而且都是七品以上的,七品一下的官吏暂时还顾不上。 毕竟国家初立,百废待兴,很多方面都不完善,没必要搞的太复杂。 官员常服颜色款式也主要参考明朝的,拿来主义最省事,而且还有继承华夏正统的意思。 明初常服与公服都是乌纱帽、团领衫、束带。 洪武六年规定一、二品用杂色文绮、绫罗、彩绣; 三至五品用杂色文绮、绫罗。六至九品用杂色文绮、绫罗。 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 文官一品绯袍,绣仙鹤; 二品绯袍,绣锦鸡; 三品绯袍,绣孔雀; 四品绯袍,绣云雁; 五品青袍,绣白鹇;六品青袍,绣鹭鸶;七品青袍,绣溪敕;八品绿袍,绣黄鹂;九品绿袍,绣鹌鹑。 武将一品、二品绯袍,绘狮子; 三品绯袍,绘老虎;四品绯袍,绘豹子; 五品青袍,绘熊;六品、七品青袍,绘彪; 八品绿袍,绘犀牛,九品绿袍,绘海马。 不说这些布料丝绸,光是文武百官胸前绣的补子都让礼部和将做监的主官愁得差点把头发都给薅光了。 这些都是要人工绣上去的,所以要想赶制这么多的衣服,就必须要寻找大量的绣女。 可是沈墨如今只有湖南一地的地盘,纺织业最发达的地方还都在江浙一带,目前根本找不到大量的绣女。 沈墨知道后,觉得暂时没必要劳民伤财,最后决定文官袍服先用宋朝文官的官服。 这一下子把问题给解决了,省了大事了。 因为宋朝官员的官服只是按照颜色来区分品级,胸前并没有那么繁复的补子,自然就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宋朝官员散官阶在一品到三品的,穿紫色官袍; 在四品到五品的,穿红色官袍;六品到七品的,穿绿色官袍; 八品和九品的,穿青色官袍。 袍服颜色只取决于官员的散官阶,与他真正的级别,担任的岗位,没有太大关系。 另外,如果散官阶不到品级,但又要让官员提前享受颜色大红大紫的官袍,宋代也给予了空间,即“赐紫”“赐绯”。 虽然对于沈墨的这个决定,王夫之不太赞同。 但是他也不是食古不化的老顽固,知道这也是权宜之计。而且现在虽然是立国大典,但是毕竟只是公国。 等以后称王称帝的时候再行更改也行。 其实,从简约的角度来看,沈墨还是更喜欢宋朝的衣冠样式。 哪怕是皇帝,上朝的时候穿的常服也是简约的乌纱帽配大红袍。 明朝的衣服太过复杂,而且成本极高。 没办法,仓促立国,很多事情都只能凑合着办。 不过沈墨也并没有再在意这些细节,毕竟一个国家的威望根本并不在于你的衣服多么华美,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你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 意大利是一个出产跑车,美食乃至奢侈品的过度,而且在体育项目上也实力不俗,但是没有人会觉得意大利是个强国,更没人会觉得意大利的军队是一支强大的军队。 二战时期的意大利甚至沦为了全世界的笑话。 美军伞兵登陆西西里岛,结果十几个伞兵俘虏了一个营的意大利士兵。 其实美军伞兵只是随便放了几枪,意大利人就投降了。 投降的理由奇葩到让人无语,因为他们找不到撬开弹药箱的撬棍了,所以理直气壮地投降了。 还有诸如想向英军投降,英军不答应,然后意大利军队就打的英军接受他们投降;战俘营里没有意大利面,意大利战俘就干掉看守跑到另外一个战俘营,直到原来的战俘营答应给他们提供意大利面,又跑了回去。 意大利士兵完美地展现了什么叫做除了战争,我们热爱一切这句话。 在各种忙碌之后,八月十六日,立国大典如期举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