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两宫 (第3/4页)
:“既是如此,老身待髃臣们走了,再去看望皇帝吧!” 高太后是一个非常尊重制度的人。 这和她的人生经历有关。 她出生大将之家,曾祖高琼、祖父高继勋都是名将。 生父高遵甫,虽然没了父祖的威名,但她的母亲却是来自另一个大宋名将之家,真定曹氏。 而曹家的另一个女儿,后来嫁入皇家,为仁庙皇后,是为:慈圣光献皇后。 慈圣光献皇后没有儿女,便将高太后,带到了宫中抚养,耳提面授,恩宠非常。 慈圣光献皇后,对于制度的尊崇,也因此深深的影响了高太后。 是故,尽管高太后不太喜欢自己儿子搞出来的所谓新法。 但也只是劝说,从未真正干预。 儿子是皇帝,天下事,自有处分。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高太后对新法的不满,大都也来源于此。 祖宗制度,嘉佑之政,完美无瑕。 怎么可以随便破坏? 何况,高太后始终记得,她的丈夫,能够顺利即位,靠的就是当年嘉佑大臣们的坚持。 富弼、文彦博、司马光、吕公著、李纯…… 都是忠臣啊! 可皇帝却信了那王安石的邪说,对这些人弃而不用。 这不是糊涂吗? 自毁城墙啊! 如今,皇帝疾重,药石无灵。 忠臣们却远在五湖四海,朝堂之上,尽是jianian臣乱党! 一旦有变,这社稷宗庙,如何是好? 想着这些,高太后脸上,难免又开始忧虑起来。 粱惟简瞧着高太后的神色,不动声色的抬起头来,低声说道:“娘娘,还有个事情,臣不知道该不该说……” “说吧!”高太后悠悠叹息一声。 “臣听说,前些时日,中宫长秋,命人在大相国寺中设斋祈福,其祷文曰:延安郡王祈祷,此事如今,已有不少人听说了!” 高太后听着,顿时脸色铁青,身体微颤。 良久,她才道:“皇后何至于此!” 粱惟简根本不敢接话,只是深深低头。 高太后长叹一声,自顾自的说道:“老身又岂会害自己的孙儿?” 皇后使人设斋祈祷,特别在祈祷祷词里,以延安郡王的名义来祈祷。 这是告诉天下人:官家有儿子! 而且已经长大了! 潜台词就是:都长点心吧! 暗戳戳的指的是谁? 有心人自然会联想。 斧声烛影的传说,国朝上下都是知道的。 金匮之盟的故事,更是历历在目。 “两府髃臣,可有说些什么话?”高太后思虑片刻后,便问粱惟简。 粱惟简低着头,答道:“此事,臣并未与闻!” 高太后听着,神色顿时一黯。 有些时候,没有议论,才是最大的议论! 因为,他们都转入地下了。 高太后想起来了,自皇帝疾重以来,两府宰臣,几乎每日早晚都要入宫问安。 问安之后,他们都会集中前往皇城之内的都堂或者枢密院集议。 在集议过程中,宰臣们常常会命令锁厅,只允许中书舍人在场记录。 相关集议记录文字,更是只有中书舍人才能阅读。 粱惟简仔细观察着高太后的神色,小心翼翼的汇报:“不过,臣听说,右相蔡公之母,曾奉中宫令旨入宫觐见!” “蔡持正之母?明氏吗?”高太后立刻警觉起来:“她入宫做甚?皇后召她入宫做甚?” 粱惟简摇摇头:“此臣所不知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