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41、我上我也行 (第1/2页)
油管推出“合作伙伴计划”后,迅速在北美及欧洲、澳洲地区引起了热议,堪称平地一声风雷起! 拍视频还能挣钱? 这是什么神奇cao作? 用户不理解,媒体也不理解。 甚至还有人觉得是骗人的,根本不靠谱。 脸书、网络论坛、媒体报纸全是讨论这件事情的声音。 其中大部分人都表示质疑,觉得这太新鲜了,简直是闻所未闻。 可当有视频博主截图,贴出了自己油管后台显示的收入后,所有质疑的人都噤声了。 这名博主拍摄的视频收获了一百多万的播放量,后台显示的广告分成高达4196.3美金! 一条视频,四千多美金! 这钱也太好挣了吧? 网友们自发地帮助这名博主计算起了收入,一天传一条视频,一个月就是12万美金,一年就是144万美金! 要知道,这会儿的普通工薪阶层年收入就三四万美金,这足足顶得上四五十个人的工资了,绝对的高收入! 拍一年视频,成为百万富翁不是梦! 当然,网友的这种计算收入的公式是极为粗糙的,没有考虑每条视频的播放量,以及一名视频博主的视频产量。 不过这些都没关系,足够吸引眼球就行了。 于是,这条帖子迅速引爆了人们的眼球,在网络上成为了热帖,被纷纷转载,直至传遍了网络。 还从美国传到了英国,再传到整个欧洲、澳洲。 媒体们也纷纷跟进,开启了深度报道。 《华尔街日报》评论:“我们预测,youtube这一举动,将创造一个新兴的职业,他们以职业拍摄视频为生,或许我们可以称呼他们为youtuber……” 《纽约时报》报道:“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油管平台给内容创作者解决经济压力的手段,让一部分优质创作者可以放下其他工作,专心投入到内容创作中,为平台、为用户提供更精彩的内容……” …… 多家媒体都夸赞油管再一次进行了创新,还创造了一个新的职业。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捧,默多克旗下的媒体就开始泼冷水。 英国《泰晤士报》在报道中写道:“不可否认,油管进行了一次创新…… 但是,这肯定会为油管背上一个沉重的财务负担。 把广告费分一半给内容创作者,剩下的广告收入需要支付不断增加的带宽费用。 如果油管不能在“广告分成”和“带宽支出”之间找到一条平衡线的话,我们断定,这项新职业可能诞生不久后,就会消失。 目前还不能贸然下定论,希望年轻人理智看待这件事,不要被“短暂的繁荣”迷失了双眼,辞职成为一名全职youtuber……” 《泰晤士报》明显是收到了新闻集团的指示,屁股歪得厉害。 他们不歪不行啊! 因为油管推出合作伙伴计划后,给聚友网视频带来了沉重一击。 有多沉重呢? 平台上稍微有点名气的视频博主都改换门庭了,跑到油管去发视频了。 理由很简单,聚友网发视频又不能挣钱。 这些博主跑得很快,生怕去晚了,好机会都被抢了。 带来的后果就是聚友网视频上面的优质内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